产品说明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南方日报·潮州观察》开版已满一年。一年来,这份南方日报最年轻的“观察”坚持以深度化、杂志化为理念,做新闻纸、观点纸、思想纸、温度纸。

  这一年里,我们用脚步丈量城市,用思考打量城市,用笔力度量城市。这一年里,我们关注潮州的党建与党史学习教育,关注潮州的蓝图与实干实践,关注潮州的魅力与高光时刻,关注潮州的防疫与齐心战疫,关注潮州的土地与乡村振兴,关注潮州的优劣与营商环境,关注潮州的环境与创文创卫,关注潮州的文化与密码解读,我们还关注潮州很多很多。

  日常生活上,从饮北江水到喝榕江水,再到喝韩江水;工作地域上,从粤北移师到了粤东;工作内容上,从参与《南方日报·清远观察》开办,到创办《南方日报·潮州观察》和组建全媒体团队,可谓一直在路上,一路在创业。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对于新闻人来说,尤其是对于我来说,这个“道”,就是新闻理想,就是新闻报国,就是职业荣誉,就是职业坚守。所以,即使风雨兼程,也风雨无阻,风雨不改。

  从一份观察到另一份观察,从一座凤城到另一座凤城,让人感觉生命的转圜实在是过于奇妙。从某一种意义上说,这就是一种“回归”和“不变”。

  从一开始就从事自己钟爱的文字工作,十多年了还能待其如初恋——这样的时光是不会老的。理想不渝,梦想不变,追求不止,应该说,这样的人、这样的生活,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吧。

  或许,从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来说,受限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水平和思想认知,潮州并非是理想而完美的新闻发生地。但是作为新闻人来说,又岂会对自己服务的地方挑挑拣拣?新闻人的本领之一,就是要独具慧眼地发现这里一切值得报道的东西。恰是欠发达,却给了新闻人更大的用武之地。用思想,因见地,与地方产生的同频共振,推动点滴改变发生,由此获得的极致愉悦感,是属于新闻人的独有体验。

  我们也应该乐观地看到,“看著南州奇观了,人间山水不须看”的潮州,正以其奋起直追的生动实践,为咱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精彩鲜活的报道素材。而作为新闻人,在重塑潮州城市新形象、再造潮州区域新品牌、输出潮州产业新价值、续写潮州发展新梦想上,也必将大有可为。

  不知不觉,来潮州已经7年。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有幸见证了这座城市发生急剧变化的一段时光,看见古城兴起、新城崛起,看着她实现四通八达,走向四面八方,迎客四万八千。

  这里是中原古典文化的橱窗展架,这里有承载着千年文化的韩水情长,这里有以潮绣、潮瓷、潮雕、潮塑、潮剧和工夫茶、潮州菜等为代表的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我曾说,在这里,我找到了“文化归属感”。有归属,便是有归宿、有认同、有热爱,喜欢文化的人可以在这里探秘寻源,更是叹密寻缘。

  在这里,我能读到的不仅是厚重的文化,还有更多。扎根于此,深耕其中,我在这里读一座城,读党建的引领,读城市的治理,读产业的发展,读乡村的振兴,读环境的优化,读文旅的蝶变,读生活其间的人们,读潮城潮人的生活。

  《南方日报·潮州观察》创办的这一年里,我更深入、更深刻地读城,从单位机关到大街小巷,从企业工厂到地头田间,从工艺美术到非遗传承,从工夫茶话到密码解读,我热切地寻找着潮州独特的基因,呈现潮州独特的魅力。

  以见证者的身份记录这片土地上的人和事,以建设者的身份去参加了,成为智库,贡献力量,这是何等幸事!

  读懂一座城市,是为了更好地建设一座城市。问路潮州,是希望成为潮州建设新力量。在读城的日子里,有些事从现实经思考融成文字,有些事则经由文字变成现实。

  潮州观察,观察潮州。与理想相伴前行,有志有智终可成,我依然爱这座城市,爱这份职业,爱得深沉。

  过去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一年前,《南方日报·潮州观察》开版,52个版面是我们为潮州送上的“见面礼”。为了准备这份真心诚意的“厚礼”,版面采写着实让我茶饭不思、夜不能寐。彼时,我们的团队采编力量仅5人,大家倾尽了“洪荒之力”。

  这一年里,我与《南方日报·潮州观察》一起以报网端融合形式,继续讲好潮州故事。围绕打造“政经纸”“观点纸”“深度纸”的目标,我参与、见证并记录这座城市的发展。

  潮州重大的会议活动、展会现场,显而易见我。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招商推介大会、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会议等,我紧跟时政大局,关注经济发展,刊登大量深度报道,解读会议政策,传递发展信息。跟随“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步伐,我甚至走南闯北,在上海国际尚品家居展、中国(北京)国际精品陶瓷展览会等国家级展会,通过策划“2020京城赏潮瓷”“上海尚品家具展·潮州陶瓷专馆”等专题报道,擦亮区域品牌、展示城市形象。

  无论是在工业园区,还是在田间地头,也不难见到我。通过“自力更生 自主创新 潮企奋进”策划报道,解读敢闯敢拼潮州企业的奋斗,呈现特色产业转型的亮点与探索;通过“潮州战贫”系列稿件,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战贫”故事,剖析脱贫攻坚中的好经验,讲述乡村振兴里的暖故事。

  如今,南方日报潮州记者站采编力量逐步壮大,我与同事们的脚步依然不停歇。当你看见我时,我和新闻在纸上。当你看不见我时,我和新闻在路上。我与《南方日报·潮州观察》,周四见!

  有人说,潮州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我也赞成这个说法。来潮州已有7个年头,仿佛与这座城市一同成长。这些年,我见证了一天多桥开通、见证了古城人气攀升、见证了低收入者励志脱贫、见证了山区道路黑底。

  不知不觉间,我的脚印已经遍布潮州大地,车也跑了接近15万公里。采访时的一幕幕,都深深印在心里。我关注过很多乡村和基层,有幸记录了许多基层治理中具有创新探索的案例和故事,也曾以智库的身份参与潮州的建设。特别是有幸参与潮州记者站策划的《十问十策》,当执政者念出我写下的文字之时,我备受鼓舞、深感荣幸。

  潮州是一座文化渊源特别深厚的城市。在这里,我似乎长期浸润在文化的长河中,内心随着这座城市慢慢的变平和。在这里,我的生活充满烟火气,也首次体验到何为“客似云来”。我曾在多个城市生活过,仅潮州才有如此魅力。

  慢生活,是许多人对潮州的印象。可作为新闻工作者,我的生活更多是快节奏。犹记得多少次采访现场,左手相机,右手稳定器,小臂上还挂着文件包;犹记得多少个深夜,选照片、剪视频,还有观察稿。《南方日报·潮州观察》创办的这一年里,我渐渐学会了左手快工作,右手慢生活,把生活和紧张的工作结合更好。

  担当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是我作为新闻工作者的精神追求。未来,我将把脚下的泥土变成笔尖的芬芳,将在平凡的人身上发现闪光点,把心中的感动化成鼓舞人心的力量,与同事们一起跨越千山万水,触摸时代的脉搏。

  转眼间又到盛夏六月,《南方日报·潮州观察》一周岁了。来到南方日报潮州记者站工作已一年有余,在这里,我见证和参与了《南方日报·潮州观察》的成长,开版至今共48期报道,几乎期期不落。在每个交完稿、确认完版面的周三夜晚,我便开始期待在第二天与她相见。陪伴她走过完整的四季,她亦见证了我的成长。

  《南方日报·潮州观察》紧跟着潮州城市发展步伐,关注政经亦感知民生,有深度更有温度。这一年里,我多次参与潮州的重要会议报道,同时紧跟时政大局,在抗击疫情、复工复产、优化营商环境、枫江整治、创卫等潮州重点工作报道上,我也热情参加其中,记录并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和变化。

  我深入山野间,关注山区里的特殊品种香水稻的致富路,刊发整版报道《致富有稻》,讲述香水稻的种植、产业链发展以及带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故事。我走进福利院,关注特殊群体的情况,聆听真实心声,随后刊发了整版深度报道《我的娘家是福利院》,讲述特殊群体被爱、收获爱、回馈爱的故事。他们的笑容和泪水,成了我写稿过程中最坚实有力的支撑。

  作为媒体工作者,我始终认为,好的新闻报道应该为城市发展提供思路。当前,潮州正在申报世界美食之都,在福建沙县小吃收获高度赞誉时,我与同事奔赴沙县调研,采访专家、业内人士,形成深度调查稿,为潮州美食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并引发了业界和学者的讨论与思考。我还与同事合作,调研潮州村级工业园改造、电商物流的发展现状、共享电单车的情况等,为潮州城市的发展和前进发挥“智库”作用。

  城市也好,个人也罢,成长中总难免伴随着阵痛,但迎难而上,终能看到别样风景。千年古城迎新生,我亦追光前行。这一年,我与《潮州观察》一起走过,一份份报道见证了城市生长,也成为我的底气。未来,继续走下去,继续写下去。

  入职前,一位报社前辈告诉我,她理解中的南方日报驻站记者,是做一名与城市共成长的记录者,甚至是城市建设的参与者。或许是因为这句肺腑之言,我在启程前往潮州时,对这一段工作旅程充满期待。

  如今,9个多月过去,这段磕磕碰碰的工作经历,让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愈发深刻。当潮州遭遇严重干旱时,我在田间地头走访,记录旱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当潮州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时,我在脱贫户的家里长谈,记录村民生活的新面貌;我走进工厂车间,与不一样的行业的企业家对话,记录潮州企业的转型发展;我尝试着跳出潮州,与不相同的领域的专家学者对话,探寻潮州小吃产业化、农田水利修缮、电商人才培育等问题的解决之道。

  对我来说,这9个多月是充实的,我在稿件里记录着这座城市的瞬息万变,这些稿件反过来亦在记录着我的成长,我们日复一日地彼此见证着;这9个多月是难忘的,我难以忘记那位站在稻田边等水的农民,因盼雨心切脸上难以抹去的愁容,也难以忘记住在饶北山区的一位脱贫户,在讲到过几年家里要争取盖新房时脸上绽放的笑容。

  时光荏苒。在这段充满未知的时光里,我以采访之名遇见过许多有趣的人,他们是这座城市的建设者、见证者,我从他们的描述中感受潮州跳动的脉搏,观察潮州的瞬息万变。

  千年古城迈进新时代,潮州将在新征程中不断蝶变成长。未来,作为一名新记者,我还有很多关卡要突破,还有漫长的成长之路要跋涉,去观察这座城市、融入这座城市。所谓成长,必定会有磕绊、有收获、有痛苦、有喜悦,我的责任是记录以上所有,记录这里的点点滴滴。

  潮州文化拥有过于庞大的内涵、过于深厚的历史,亦有着无数能工巧匠以及自愿投身其中的研究者将其不断延展、延续。采访本身是高密度而强刺激的信息获取,依靠几小时的谈话够获取一个人的过往曾经,或是一段时间内殚精竭虑的智力劳动成果。采编任务等不及潮州文化润物细无声地滋养我,通常以毫无水分的材料、论述以及半天不间断的谈话让如潮水般的知识迎面涌来,身心俱疲但又畅快淋漓。

  “潮州密码”“潮人潮艺”“潮汕音乐人”,三个栏目关注潮州文化的过去、现在与将来,在历史中寻求当代的答案,在现在的延续中强调曾经的传承。低头看这片土地,丰饶与贫瘠一体两面,既拥有山海河流,但又极度缺乏耕地。在中国从内向的农耕文明被迫面向开放的海洋文明之时,潮州从原本的避难所变为码头。历史看中潮州曾经的隐秘,之后的富庶,在历史看不到的地方,唯有文化休养生息,得以告慰后人。

  读城再读人。韩山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副教授李坚诚认为,潮人保守又开放,精致又粗鲁。对立与矛盾在潮人身上极为明确地共存,精致典雅但也热血澎湃,保守低调但也奋发拼搏。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生巨变,曾经培育民间传统文化的土壤逐渐式微,潮州保持着少数派的体面的坚持,在如今的潮人身上仍然能清楚看到内心深处向内对于自我身份的认同,向外对于更好发展的渴望。而当一个外来者承担记录者的角色,记录矛盾与时代本身即是幸运。

  读城才一年。拿起笔就要写点什么,想来这座城市看过太多历史烟尘与狂人名士,也不会把这点言论放在心上。尼采认为,人之伟大在于他是桥梁而不是目的。当代参与潮州文化的人,是过往也是如今,更是将来。

  潮州又称“凤城”,素有“海滨邹鲁”“岭东首邑”之誉。来潮州上学前,总是能够听到潮州的湘子桥、牌坊街等名号,却未曾亲眼见识。大学四年,我走过潮州的街头角落,沿街品尝地道的小吃美食。

  一座广济桥横跨在滚滚韩江之上。走过独具特色的世界首座启闭式石桥广济桥,穿过巍峨雄伟的广济门城楼,映入眼帘的便是潮州古城区。一座座造型独特的牌坊整齐有序地分列在街道上,规模庞大,设计精致,令人赞叹不已。

  潮州这座城市,承载着我太多美好的回忆。人生处处充满惊喜与熟悉,2017年从韩山师范学院毕业的我,有幸在2020年回到母校所在地的城市工作。

  解读一座城市最好的办法应该是走遍她的每一处角落,感受她的自然风貌,品味她的人文情怀,那些她想对你诉说的秘密、倾吐的心声也都融在此间。

  三天两头跑农村,这是我来潮州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的工作状态。我喜欢行走在潮州乡村的感觉,一幅幅自然和谐、载满乡愁记忆的美景映入眼帘。走过潮州许多村子,如潮安区狮峰村、饶平县东明村等,聆听脱贫故事,体验脱贫成果,用手中的笔展现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潮州乡村振兴文章。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潮州深入分析城市发展新情况新要求,积极探索符合城市特点和规律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径,形成一系列新理念新认识。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希望能更深入地了解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通过党建去了解这一座城市,了解潮州如何将文化特质融入党建工作中,延续城市文脉,增强文化自信,不断的提高党建工作的感染力、凝聚力。

  潮州是我的家乡,是我挚爱的地方,如今在这里从事着我热爱的事业,这是何其荣幸的事情。每一次采访,于我而言都是在记录城市与自己的成长。

  从事记者9个年头了,加入南方日报潮州记者站却只有3个月不到的时间。虽然时间不长,但于读者身份,这份报纸始终是我心目中的“白月光”。“高度决定影响力”是《南方日报》的办报理念。从我加入这个大家庭开始,单位领导便给我们上过一课,我们要做的是政府决策的智囊团、民生问题的解题库、企业升级的风向标。这也是创办《南方日报·潮州观察》的目的。

  目前我在观察版刊发的报道不多,以乡村振兴、农业、教育板块内容为主。《韩江流域遭遇严重干旱 潮州亟待解“渴”》是我参与撰写的第一篇“潮州观察”的稿件。当时本是人间最美四月天,山林田野应是一片春暖花开,可深入饶平山区、潮安北部等地,我们却发现水库干涸、河床龟裂、春耕无法正常进行。这个旱情在当时知晓率不低,但却罕有人知道旱的程度有多严重。正如我在报道中写出的手记一般,“理智清晰”的数字描述无法带给我们“真实感性”的认识,频频拉响的干旱警报没法让大家意识到干旱的严重性,只有上下联动、全民行动,注意节水、保水了,大家才知道潮州亟待解“渴”。报道刊出后,引起了潮州乃至全省多地共同关注干旱问题,一起加入“抗旱”队伍。这让我更加确定加入南方日报潮州记者站的意义,记者不应只是记录者,还应是社会进步的助跑员。

  接下来,我会秉承初心,继续深耕潮州、观察潮州,深入基层磨炼脚力,挖掘好故事,学会发现磨炼眼力,洞察好故事,多思多想磨炼脑力,看透好故事,凸显细节磨炼笔力,讲述好潮州故事,传播好潮州声音,助力“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